close



剛好昨天做的香蕉黑糖吐司(麵包機製成)剩下不少材料
決定著手做猶豫很久的麵包

麵包的香Q口感一直是女孩們的最愛
一般麵包添加奶油增添香味
但直線up的熱量讓減肥的女孩兒望之卻步

Bagel不用加奶油
在麵包界的熱量是數一數二的低呦
不受控制的多嗑幾個都不用怕哩~(大誤)

Bagel的材料非常好準備

★*♪。☆*★*♪。☆*★   材料與器具    *♪。☆*★*♪。☆*★*♪。

器具:
1.手持電動攪拌器 (使用攪揉棒)     ☞Point:不用揉到手痠的關鍵!!
2.攪拌缽
3.刮棒
4.小秤子
5.烘培紙
6.量匙
7.布 (以廚房用紙替代)

材料: (可製作2個貝果)
1.高筋麵粉      120g(1杯)
2.常溫水   60g(1/2杯)
3.細砂糖   4.5g(1/2大匙)  
4.速發酵母(燕子牌低糖)   1.25g(1/3茶匙再多一丁丁,1茶匙大約3g)     
  ☞Point:糖佔粉體比例8%以下,用低糖酵母活性較大(此例為3.75%)
 食譜是用1.875g(8/5茶匙)的乾酵母,速發酵母約使用乾酵母的2/3即可發酵
   (換算公式:1.875g*2/3=1.25g)
5.鹽     1.25g(1/4茶匙)
  ☞Point:可抑制酵母過度發酵而產生酒味


★*♪。☆*★*♪。☆*★    正式開始    *♪。☆*★*♪。☆*★*♪。☆*

Step1:
把所有材料一次量好備妥

將細砂糖、鹽、酵母粉一起放入攪拌缽



Step2:
加入2/3的常溫水




Step3:
開啟手持攪拌器開低速將所有材料稍作攪拌
(這時所有的粉還無法全部拌入麵糰)



Step4:
再將剩下的水倒入並攪拌均勻(粉體全部攪入成團)



Step5:
開高速將麵糰攪拌至稍可拉出膜的狀態   ☞Point:除了幫助形成發酵氣孔外,也是Bagel光滑外皮的關鍵
第一次做麵糰不知道膜為何物,這樣的狀態是不合格的(大約攪揉7分鐘)



Step6:
將麵糰整為圓形後(朝下收口)
蓋上濕的廚房用紙後等待1hr發酵  ☞Point:切勿讓麵糰乾燥,所以一定要用沾濕的布蓋住
右圖是隔天做的麵糰   (用手持攪拌器攪揉約15分鐘,再用手掌壓推揉個2分鐘光滑多了)



Step7:
大約1hr後麵糰 (第一次來不及拍~用隔天的麵糰補拍)



白泡泡幼咪咪超可愛    ☞Point:發酵至2倍大即可大致判斷發酵完成




Step8:
分成兩份揉成圓形後蓋上濕布,鬆弛5min
用手跟刮棒挖起麵糰時會消風~~真有趣,麵團大小會縮小個3~4分之1



Step9:
趁麵團鬆弛的時間煮一鍋水並加入糖1大匙(這邊的糖不包括在材料中)



Step10:
將鬆弛後的麵糰搓成條狀再圈成圓圈
 



Step11:
將沸水的火力轉小後放入麵糰,兩面分別燙30秒
☞Point:鍋子不夠深請小心黏在鍋底喔!!
    黏住也沒關係,推一下就會浮起來了(像煮水餃一樣)



Step12:
燙完之後皺巴巴,看起來像饅頭皮XDDD
等待外皮濕氣散去的時間,預熱烤箱去~



Step13:
烤箱轉到上下火,180度預熱   ☞Point:最下方的備註有烤溫心得



Step14:
待表皮濕氣散去,放上鋪了烘培紙的烤盤,



Step15:
送入烤箱,用180度烤12分鐘後,轉到210度烤6分鐘(共18分鐘)



Step16:
叮~  出爐


原味Q彈Bagel 完成
剝開後內部相當帶有貝果獨特的韌性而且相當Q彈




貝果的製作時間大約費時兩個半鐘頭
大家可以趁閒暇的時間做著當點心或早點吃喔

 

註1
第二天用了無糖配方(上述材料直接去糖)
因為小mi沒用電子秤精準測量,液體似乎比昨天加的少了些
揉起來的麵糰比較像其他烘培網誌所描述的不沾手麵糰,攪拌缽也能輕鬆的乾淨溜溜!!
烤出來的表皮明顯比昨天光滑
☞Point:只要麵糰揉的越光滑(可以拉出薄膜)烤出來表皮就越漂亮


註2
第二次的表皮比第一次的厚,可能是因為
1. 烤的時間拉長
   Day1:18分鐘[180(12min)->210(6min)]
   Day2:25分鐘[195(20min)->210(5min)]
2. 發酵速度較慢,導致發酵較不完全?!
   因為是無糖麵糰,所以可能酵母的活性較低,
   雖然應該有膨脹2倍,但麵團內部的氣體及膨脹度沒第一天的多

註3
下一次想把烤的溫度提高到210 15分鐘試試看,
希望離火較近的小烤箱不會把貝果烤焦


不知道這邊的心得筆記有沒有觀念錯誤  
做麵包就像是做實驗一樣好玩,下次再多試試看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mirabbit 的頭像
    umirabbit

    Love Mi ❤ Love Life

    umi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